-
-
产品中心依托现代化管理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安全饮水五大领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及成套设备。
-
-
-
新闻动态
创造彩虹 让人类拥有健康水资源
“互联网+”与农业技术推广的融合运用分析
发布时间:
2023-08-07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具体指通过互联网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与集成应用,使互联网创新成果和各领域相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生产水平,最终形成以大数据或云计算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形态,为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推动了农业生产和种植技术的发展,也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支持。
1“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农业指的是在农业生产期间,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将信息技术用于农业领域,实现农业生产的升级与转型,推动农业的智能化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期间,“互联网+”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1.1 保障农产品安全
如今社会发展条件下,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为保障消费者身心健康,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应用,有利于加强对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控制,优化农业播种量,保障产品食用安全。
1.2 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过去农民需要依靠粮食耕种获得收入,但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一收入渠道过于单一,无法保障农民经济利益,或者因交通不畅而影响产品销售,导致农产品滞销。而“互联网+”可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线上售卖农产品能够帮助农民提高经济效益。
1.3 为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奠定基础
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为农产品信息的推广提供帮助,人们依靠大数据技术,将农产品信息与农业技术数据存储于云端,经过信息整合与处理,将其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从而规避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比如利用大数据整理气象、土壤等信息,再将信息提供给农户,以便农户做出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
2.1 农业试验与技术推广示范
“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环节的应用,通常集中于数据采集与测量、数据筛选分析以及监控管理等环节。现代化农业试验有着规模大和范围广的特点,人工数据采集记录方式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大,且数据采集结果准确性无法保障,不利于后续数据深入分析与资源挖掘。将“互联网+”和卫星技术结合起来,促进农业试验活动的全方位开展,经过数据采集与取样记录,提高农业技术研发水平,方便科研人员经过数据的调用与分析,实现对数据多方位对比,最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质量。
创建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便于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转变过去技术推广方式,向农民直接讲解农技知识,实现技术的宣传与培训。依托视图化技术,采用人机互动方式,农民能够在可视化界面中了解农业生产技术,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生产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在拓宽产品销售途径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可以在农村当地创建养殖观光基地,发展特色旅游业,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推动农产品技术一体化发展,转变山区农村的产业结构,综合农村资源,加强产业优化配置,创建集农产品种植加工与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最大程度上提高产品价值,提高农民收益水平[2]。
2.2 控制农业环境污染,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农业生产期间产生或未经过处理的污染物会对水体、土壤、大气造成污染,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利于保障“菜篮子”工程安全。联合“互联网+”与卫星技术、污染监测技术,致力于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控制,向农民科普污染危害与污染来源,引导农民认识农业污染带来的危害,按照科学适量的原则使用化肥与农药。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判定污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解决措施。鼓励农户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农作物,农业推广中心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种植策略调整,申请扶持资金,促进“互联网+”和农业生产种植之间的深度融合。
2.3 促进农业科研发展,为农业推广提供多维信息服务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落实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农业科研与农业技术推广的高效结合。互联网能够全方位获取公民对技术的需求,使农业科研更加具有适用性,可以针对性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让农业科研可以为农民提供专业化服务。“互联网+”促进了科研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经过信息收集与反馈,推动农业技术成功迭代。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相融合,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更多数据参考,经过数据挖掘与分析,可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提供有利条件[3]。
“互联网+”为技术推广奠定了数据基础,经过数据分析,锁定客群与农业技术适用区域,使技术推广更具有针对性,提高技术推广效率。凭借互联网平台,及时关注与发布农业生产信息,跟踪和反馈农产品种植全过程,做好对病虫害的预防了解,实现对动植物疫情的防控管理。人们可利用互联网预测产品价格,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市场价格的调整。比如当前市场中的农产品供应链已经趋近于饱和的状态,农民在了解情况后适当减小种植规模,加强对经营范围的合理控制,保障自身农业生产效益。依靠“互联网+”与云技术,实现对技术推广的全流程管理,相关部门可以对辖区内农产品生产全流程进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为农民提供相应的生产技术,将技术盲点第一时间反馈给科研部门,从而提升当地农业生产效率。
2.4 深化“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通过“互联网+”与农业技术的结合,构建完整的互联网农业技术数据库,旨在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保障农产品生产质量,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制作技术推广与科普视频,引导农民利用社交平台学习这些视频,掌握最新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依靠“互联网+”筛选有推广价值的信息,农业部门带头进行技术推广,打造农业信息技术库,创建涵盖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销售等信息的共享化平台,为农业生产监督与监测提供数据资源参考。开展农技推广活动时,有必要跟随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促进互联网与农业技术的融合,完善农业生产数据库,针对农业产业真实情况,利用互联网采集数据信息,掌握农业生产中的动态化信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依靠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绿色化发展。拓宽绿色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以下建议可供参考:(1)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加强与农户之间的交流沟通,综合“互联网+”和生物防治技术,创建绿色生物防治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发展。(2)依靠互联网信息开展线上直播活动,向农户直观呈现绿色种植技术。(3)健全技术推广系统,完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与利用,扩大技术推广覆盖范围。借助大数据采集气象信息,向农户及时提供气象预警,以便农户对生产策略做出调整。(4)强化农产品检验、产品销售、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合作,致力于农业生产服务水平的提升,方便农民及时掌握产品检验标准,采集价格数据,为农业生产种植与养殖技术的改进奠定基础。(5)发展绿色农业,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引导农民在增收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与化肥,避免药物残留,树立绿色农业的发展观念,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5 农产品销售网络化
迎合“互联网+”发展背景,农民依靠网络平台发布种植和采摘的视频,公开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从而让消费者对产品更加信赖,并购买到健康有机产品。管理人员可根据地域特色产品制定推广方案,介绍农产品的特色,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大数据筛选并分析客源,为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提供宣传服务,从而形成网络化销售模式。与此同时,应用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扩大客源分布范围,防止农产品滞留。健全网络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化服务,比如在“双十一”或“618”活动期间开展优惠活动,拉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提高消费者黏性。
总而言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将“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全方位推广,使互联网成果被用于技术推广中,指导农民选择适宜的农业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产量,进一步促进“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可持续化发展。
推荐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