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品中心依托现代化管理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安全饮水五大领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及成套设备。
-
-
-
工程案例
创造彩虹 让人类拥有健康水资源
安阳县瓦店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发布时间:
2022-10-24
项目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瓦店乡境内














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模式:
项目采用“EPC+O”的建设模式,引进节水灌溉行业的领航者--河南瑞通集团进行高品质建设,建设“河南一流、国内领先”的精品工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统筹整合优质资源。
该项目引进省内在节水灌溉领域深耕多年的龙头企业-河南瑞通集团进行规范化的施工管理、对项目全过程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实现了项目工程建设的统一性、整体性、规范性、可持续性,打造出一流的示范工程;为长期发挥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是深度优化设计方案。
该项目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带领设计团队、总承包方的董事长亲自带上阵,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及项目管理人员、施工企业的采购总监、建设方的主要负责人全过程参与项目规划设计,在规划期内经过多次现场勘测、多次调整设计、多次优化建设内容及研判不确定因素,最终确定建设方案,提升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三是合理控制投资成本。
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合理分布工程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减少重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可利用的工程措施进行维修改造,降低项目投资近8%,通过集中批量采购、简化采购流程、利用量大从优的原则,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5-6%,同时还降低了采购风险、合同风险、质量风险。
四是有效降低管理费用。
EPC总承包商作为对业主负责的唯一责任方,结合建设方、监理方建立多重监管机制,使管理和沟通更加便捷,最大程度减少了管理流程,在招投标阶段、产品检测、工程验收、监督、监管等各个环节中减少管理费用近3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快速响应施工管理机制,使项目建设即能降低管理成本,又能保障工程质量。
五是有序推进工程进度。
因EPC总承包商对施工分包商、设备供应商、技术服务商的选择拥有决定权,能最大程度的体现总包方的统筹与综合协调能力,让工程施工与设备采购更加紧密,在施工工序与材料应用中无缝对接,项目计划工期180天,提前60天内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任务,缩短工期30%以上,对推进工程建设进度、缩短工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项目EPC建设的同时,同步引入农村土地托管(+O),对项目区农田进行“耕、种、防、收、售”全过程托管,创新实现“乡镇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运营公司”农业托管新模式,实行统一耕种、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体系,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安阳市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全面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打造高标准农田“5.0版本”,创建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安阳模式。
探索建立“5+1”管理新路子
在安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成立了【广润坡农田服务中心】,建立了5个工作站即:农技农艺专家工作站、农业科技监测预警站、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站、老区土壤医院工作站、农业应急物资储备站;建设1个千亩无人农场。
在安阳县项目探索的未来农业发展新模式,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前端信息技术,实现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无人化耕、种、管、收,引领种粮大户享受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
项目效益:
通过“双水源一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水肥一体化设施的应用,达到了四个效益目标:
一是降低灌溉成本提高了灌溉效率,灌溉用水效率达到0.85。节水25%-30%,年节约用水量996万方,节水节能效益约1744万元。
二是利用茶店河、洪河、汤河“三河补源”的独特优势,压减填封机井445眼,新建地表水取水泵站40座,建立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双水源”灌溉体系,充分利用“灌(溉)、排(涝)、补(源)”三用沟渠,长期补充地下水,既保证了灌溉用水,又压减了30%-35%的地下水开采量,基本实现了水生态平衡。
三是利用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了集中施肥、平衡施肥、节约施肥的目的,亩均节肥15%左右,可实现年节肥2350吨以上,节肥效益约700万元。
四是通过物联网控制技术、智能平移式喷灌机、智能节制闸、无人农机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全程无人化操作,减少劳动力近80%,达到了降低劳动力成本、增收增效的目的。经计算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该项目区的应用,亩均节省工时8.69个,年省工效益达1128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