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品中心依托现代化管理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安全饮水五大领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及成套设备。
-
-
-
新闻动态
创造彩虹 让人类拥有健康水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建设高标准农田 让智能机械穿梭田间
发布时间:
2023-01-11
守住粮田,端稳饭碗,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显示,2022年度全国粮食产量68653万吨,比2021年增长368万吨。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的2700多万亩水稻田中,机收率达93%,按照平均机收损失率下降1个百分点计算,理论上每年可增加粮食约1亿公斤。
农业现代化发展如何依托科技现代化发展?如何打造高质量的现代农业?如何将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近日,人民网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机械化工程专家罗锡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机械化工程专家罗锡文。受访者供图
看问题——
应用农业“高科技” 首先要先建设高标准农田
“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如今,广东农业科技应用百花齐放。”罗锡文认为,智慧农业系统、“湾区种质数字港”、无人农场的应用……虽然这些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罗锡文表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既要面向产业园,还要面向有想法、有意愿的种粮大户和合作社,要对他们加强科普培训,并逐步向全国推广。
看成果——
无人农场实现“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
看愿景——
推进无人农场技术 让无人驾驶机器穿梭田间
发展现代化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关键是要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现在的农田里,你能看到的还在种地的人,大都是五六十岁甚至年纪更大的农民,等他们更老了,谁来种地?”罗锡文答——智能机械来种。1949年,我国平均粮食亩产量只有68.6公斤,而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420公斤。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了更多的粮食,养活了更多的人口,“这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显著成果。”罗锡文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罗锡文表示,在农业生产方面,也要同样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智慧平台监管和无人机监管技术的应用,以减少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华南农业大学根据水稻长势进行精准对靶施肥的结果表明,可以减少28%的施肥量。
“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这是这些年罗锡文常挂在嘴边的几个词。“农民都进城了谁来种地?我们的无人农场技术去。”他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农民在遮阳伞下的椅子上休息,远远看着田里的无人驾驶机器作业……
推荐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