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品中心依托现代化管理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安全饮水五大领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及成套设备。
-
-
-
新闻动态
创造彩虹 让人类拥有健康水资源
谷子苗情监测及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1-13
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先进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不断涌现,因此可以抓住机遇,加强谷子苗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从而提升谷子苗情监测的效率,节约大量人力物力,为谷子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同时还应落实各种谷子苗情管理技术,保障苗情长势良好,更有利于促进谷子生产产量的提升。
1谷子苗情监测系统设计与建设
1.1 谷子苗情环境信息监测站设计
需要以物联网建设为基础,建立谷子苗情环境信息监测站。通过监测,可以采集谷子田间各种环境信息,比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光照强度、降雨量等信息,上述信息均是谷子苗情监测非常重要的环境参数。然后再引入先进的通信网络比如5G通信网络,配置各种智能终端设备,最终完成远程谷子苗情视频监控系统的搭建。相关的智能终端设备包括智能云台、视频服务器、高分辨率摄像头等组成。通过该系统,可以远程了解谷子生长情况,实时掌握谷子大田环境信息,并完成现场环境参数数据的采集、传输,为后续谷子苗情监测以及智能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1.2 基于智能终端的苗情手机采集系统设计
以谷子苗情监测需求为依据,以智能终端为基础,完成谷子苗情智能手机采集系统的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完成谷子苗情监测嵌入式报表的制作。报表包括谷子苗情监测点情况、谷子播种、出苗、生长发育情况等。同时立足谷子生长环节,了解谷子大田作物生长情况、冻害情况、倒伏情况等。从而实现谷子苗情动态化、全面化、多端化、实时化检查。与此同时,在智能终端的帮助下,还能够准确获取全面的大田信息、谷子生长信息等,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谷子苗情监测需求。
1.3 建立谷子苗情评价标准
充分利用长时间累积的农业科技数据,参考农业部门关于苗情评价标准,结合谷子苗情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谷子苗情评价标准体系。要深入到谷子不同的生育时期,构建不同的标准,从而实现对谷子苗情更加细化合理的评价,比如可以将谷子分为“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等[1]。最后以评价结果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实施谷子生产管理策略,更有利于实现谷子高产,还能够为后续谷子苗情监测提供充足的原始数据信息。
1.4 谷子苗情监测系统建设
在谷子苗情监测系统建设的过程中,融入了各种智能技术,比如物联网技术、电子地图、5G网络通信、数据库等。同时整个系统架构采用了B/S架构,搭载了COM组件作为监测系统的中间层。在此基础上,还引入了II S 服务,用于满足浏览器界面交互需求。在谷子苗情监测点之上,搭建了谷子苗情信息采集站、苗情视频监控装置,用于采集谷子苗情各种信息,同时利用智能手机之上的谷子苗情信息采集系统,完成谷子苗情信息的采集与传输。通过对谷子苗情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模型比对、预警和管理,实现对谷子苗情的监测、预警,并为谷子生产管理决策提供良好的指导。谷子苗情监测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在应用谷子苗情监测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在苗情评价标准指导下,通过监测系统提供实时、方便、高效、快速的谷子苗情物联网监测及预警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应用5G通信网络、智能手机等,为广大农户提供谷子生产管理个性化指导。与此同时,还可以应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平台、“12316”农业服务热线等,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在基于物联网的谷子苗情监测系统的帮助下,还能够为广大农户提供谷子苗情监测服务,及时向农户发出预警信息,比如倒伏预警信息、冻害预警信息、病虫害预警信息、干旱预警信息等,从而为农户谷子灌溉、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提供更好的更好的决策支持。在物联网智能终端采集技术的帮助下,彻底转变了传统谷子信息采集方式,能够实现故障苗情信息远程自动化采集、管理与分析,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消耗,使农技人员快速摸清家底,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农技推广服务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
3.1 保全苗
播种前,应加强整地,做好深翻,提升土地保墒效果。播种后,及时镇压,锁住土壤表层水分,促进谷子种子萌发与出苗。在谷子出苗,并生长出2~3片叶时,需要及时查苗补种。当谷子生长3~4片叶时,需要及时间苗,将病弱苗拔除,更有利于培育壮苗,为后续谷子增产高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当谷苗生长出6~7片叶时,还需要结合实际谷苗密度,做好定苗工作。在定苗时,应及时拔除弱苗以及枯心苗,促使谷子苗情得到改善。
3.2 促壮苗
当谷苗生长形状类似于猫耳状时,还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壮苗培养。比如选择在中午前后时间段,采用磙子顺垄压2~3遍,能够发挥出“提墒”“保水”“防旱”“壮苗”的作用[2]。如果大田立地条件良好,谷苗生长比较旺盛,还应及时蹲苗。在蹲苗时,应选择谷苗2~3片叶时期。通过采用“临时镇压”“加强水肥控制”“多次深耕”等措施,实现控上促下,培育壮苗。蹲苗结束时期是谷苗幼穗分化开始后。
3.3 中耕除草
在对谷苗进行中耕除草时,应遵循“头遍浅,二遍深,三遍不伤根”原则。第一次中耕除草时期是谷子幼苗期。可以与间苗、定苗结合在一起,从而起到松土和除草双重作用。在中耕过程中,注意耕地不宜过深,同时打碎大土块,清除杂草。第二次中耕除草时期是谷子拔节期。在开展中耕除草作业前,先进行清垄,将垄眼上的杂草、谷莠子、杂株、病弱株、虫株等清除。如果灌溉条件允许,本次中耕除草还可以搭配追肥灌水共同开展。在中耕过程中,必须要提高耕深的深度,一般耕深在8~10 cm左右。与此同时,还应少量的培土。第三次中耕选择在谷子孕穗期开展。此时应降低耕深的深度,一般不超过5 cm。在中耕除草过程中,也可以搭配追肥灌水作业。在中耕过程中,应高培土,有利于促进谷子生根,有效预防谷子出现大面积倒伏问题。
3.4 水肥管理
在谷子生长发育前期,需水量较少,生长中期,需水量大,生长后期时,需水量相对减少,但地块不能干旱。谷子幼苗时期,不宜浇水。拔节至抽穗期对营养需求增加,因此加强水肥管理非常关键。如果在播种时期没有做好基肥施用导致缺肥情况,可抓住这一时机,及时追肥灌水。每亩施用硝酸铵25~30 kg,追肥宜早不宜迟。若降水少,可浇1次水,确保谷子抽穗整齐,避免出现秃尖问题。在谷子灌浆期,需要及时浇水,可防止早衰。但浇水时应注意,应通过轻浇或隔行浇,禁止大水漫灌。在低温时,不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灌浆成熟。在大风天气不浇水,防止谷子倒伏。如果在谷子灌浆期降雨量较多,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进灌浆成熟。
3.5 病虫害防治
谷瘟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早期,可以用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者45%咪鲜胺9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如果谷瘟病发展较快,可以采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敌瘟磷(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3]。每间隔5~7天喷用一次,连续用药2~3次。钻心虫与黏虫是谷子常见虫害。可以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或功夫1500倍或48%毒死蜱1000倍进行喷雾防治,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谷子苗情监测是一项专业、系统、复杂的工作,在实际进行监测时,可以通过加强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物联网为基础,搭建谷子苗情监测系统,从而实现谷子苗情信息的远程化采集、监测、分析,为后续谷子生产管理提供良好决策支持。最后,还应加强对苗情管理技术应用,才能真正实现谷子高产。
推荐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