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品中心依托现代化管理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安全饮水五大领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及成套设备。
-
-
-
新闻动态
创造彩虹 让人类拥有健康水资源
智能化农机在保护性耕作中的应用培训意义
发布时间:
2023-10-16
1智能化农机在保护性耕作中的意义
1.1 有助于强化对土壤的保护效果
想要进一步推动保护性耕作的进一步发展,就应该充分发挥智能化农机的作用和优势,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搭配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保护性耕作价值。例如,根据当地土壤结构和种植不同作物生长要求,将智能化农机应用在土壤深松、土壤深翻等“雨养农业”技术和免耕种技术中,合理的设置智能化农机的比例与参数,这样就能够为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抗灾能力,以及实施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的顺利落实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在传统旋耕机作业的土地中,传统的铧式犁和旋耕机正常作业土壤深度在10 cm左右,如此长期作业,土壤形成“犁底层”,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抗自然灾害能力,对这种土地就要进行深松或深翻作业。在深松中可以通过凿式深松机械进行土壤深松工作,能够使深松的深度达到23 cm以上,同时也能够将深度控制在30 cm以内,这样就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深松处理;又如全方位深松中使用深松机械,能够将深松的深度控制在35~50 cm之间,有效的提高了深松处理的效率和质量[1]。在对土壤进行深翻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智能的翻转铧式犁,根据土壤结构和作物生长需要,合理控制耕深在20~35 cm之间。通过智能化机械的作业,不仅能够实现土壤的有效疏松,同时也能够让土壤的透气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作业的过程中对需要深松的土地,实施智能机械化深松能够降低翻动的力度,避免土壤存在大面积裸露的现象,减少深松过程中土壤水分流失的问题;对需要深翻的土壤,利用智能化农业机械实施机械化深翻作业,能够合理控制土壤深翻深度和土壤翻转度,提高土壤对作物秸秆的覆盖;能够有效的对土壤实现保护。
1.2 有利于突出保护性耕作的环保价值
将智能化农机应用在保护性耕作之中,能够进一步凸显出保护性耕作的环保价值。在进行农业耕作保护时,最常见的技术之一是秸秆覆盖技术,比如秸秆还田覆盖、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和高茬覆盖等。其中,可以使用智能化农机进一步提高秸秆粉碎还田覆盖的效率,对农作物秸秆进行更加高效的粉碎处理;在使用高茬覆盖技术时,同样也需要智能化农机的帮助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覆盖的质量。因此,进一步加强智能化农机的应用和普及,能够让秸秆覆盖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让保护性耕作的环保价值得到真正的凸显,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3 有利于推动保护性耕作的落实
在进行农业保护性耕作的过程中,智能化农机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之一。农业保护性耕作要求在开展农业耕作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的发展,注重农田的保护,因此要求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实现免耕或者少耕,以免对土壤造成破坏。通过智能化农机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达到免耕或少耕的要求,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加秸秆覆盖的面积,促进土壤肥力水平的有效提升,让土壤的蓄水能力得到优化,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2]。除此之外,通过智能化农机的有效应用,还能够让土壤的水蚀现象和风蚀现象得到有效的缓解,从而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因此,智能化农机的运用能够为保护性耕作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耕作的和谐发展。
1.4 有利于保护性耕作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保护性耕作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成熟体系,拥有更加系统的工艺流程,例如耕整土地、田间管理、表土作业和秸秆还田等。和传统的工作模式相比,保护性耕作拥有更高的耕作标准,因此如果采用传统的农业机械或者人工耕种,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此时通过智能化农机的运用,能够在耕作的过程中设置更加精准的参数,从而为保护性耕作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为保护性耕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保护性耕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2.1 培训前,认真准备
在对智能化农机与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培训之前,农机部门需要进一步强调培训的重要意义,明确培训涉及的主要内容,合理地规划培训的时间和地点安排,并大力向农民进行宣传教育,鼓励全体农民积极参与。其次,需要进一步强化培训团队的有效建设,以基层农机服务站和农广校为依托,通过扩大招聘渠道的方式,进行层层选拔和模拟讲课,从而组建一个包含研究员、高级农艺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讲师在内的优秀培训团队,能够站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学科上对智能化农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科普和教育[3]。同时,还要组织培训团队深入到农业生产的一线,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和实际情况,了解农民对智能化农机实际需求,分析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水平,这样才能够在培训的过程中提供更加针对性的指导,为农民编写更加简单易懂、更加具有实用性的教材。最后,在开展培训之前,培训团队应该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进一步强化教学课件和教学示意图的制作,并且准备好智能化农机的实践教育场地,这样才能够保障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培训中,突出重点
在培训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求,结合智能化农机的各项功能,进一步突出培训中的重点内容:例如土壤耕翻原有模式的改变,实现少耕或免耕;落实秸秆覆盖技术,实现残茬固土;推行播种复式作业,采取机械播种方式;科学使用药物控制杂草等。在培训时,应该立足于工作的整个过程,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知识介绍和科普,从上一年度的耕地深松,到该年度的机械播种、追肥、中耕除草、收获留茬等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并且科普秸秆还田的重要意义,让农民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土地保护性耕作带来的好处[4]。同时,细致的介绍智能化农机的构成和操作模式,让农民能够逐渐掌握智能化农机的使用技巧,有利于进一步普及智能化农机,也能够进一步强化保护性耕作的推广质量,让农民能够切实从保护性耕作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农民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使用智能化农机提高保护性耕作的质量,有利于推动保护性耕作的可持续发展。
2.3 培训后,跟踪服务
在完成培训之后,基层农机部门和培训团队还应该为农民构建更加畅通的交流沟通渠道,及时解答农民在使用智能化农机中存在的问题,并定期对农民进行回访,同时利用现有信息化技术,如利用多媒体、微信平台等,了解智能化农机的使用情况和保护性耕作的落实情况。通过长期的跟踪服务,能够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全面的技术支持,能够让智能化农机的实际使用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可以指导农民更好的对智能化农机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修正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让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农民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保护性耕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推广智能化农机的应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科普,提高农民使用智能化农机的水平,能够有效的提升保护性耕作的质量和效率,保持土地的效力,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推荐内容
分享到